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创新驱动找矿突破 科技筑牢资源根基——地矿集团、黄金集团以科技赋能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新跨越
|
来源:地矿集团、黄金集团|2025/11/11 16:58:00|作者:武春林 冀月飞 汪超|人气:127

秦岭深处,钻机的轰鸣是向深地进军的号角。当岩心从千米之下破土而出时,断面闪烁的点点光泽,正是献给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最美答卷。

2025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入关键阶段。地矿集团、黄金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地质工作者的殷殷嘱托,锚定“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绿色转型等领域持续突破,金、铅锌、铜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捷报频传,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筑牢“资源粮仓”。

新疆某地某铅锌矿项目野外调研

理论破局:重塑认知,打开资源新空间

成矿理论是找矿实践的“导航仪”。在凤县-太白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负责人张革利指着地质图坦言:“过去我们认为这里有金矿,但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如今通过建立新的成矿模型,就像拿到了‘藏宝图’,勘查工作有了明确方向。”

在山阳矿集区找矿预测项目中,我们基于新的成矿规律模式研究,大胆布设钻孔,圈定了找矿靶区多处,估算新增金资源量数十吨、铜资源量数万吨,实现了山阳矿集区找矿新突破大幅提升。两集团秦岭地区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带头人王瑞廷介绍,钴作为新能源电池的关键材料,这一发现为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资源空间。该找矿成果经央视《朝闻天下》报道后,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理论的突破,源于科技团队的持续深耕。紧抓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秦岭地区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专注于区域成矿规律与模式研究,成功打开一批隐伏资源“盲盒”,先后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据统计,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地矿集团、黄金集团累计实施地质勘查项目数百项(次);在理论创新的“导航”下,数项找矿技术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为区域找矿提供了可复制的“陕西样本”。

创新团队野外工作现场

技术突围:立体勘查,锻造找矿利刃

向深地进军,需要更锐利的“眼睛”。两集团聚焦深部勘查、复杂地层探测等难点,组建的“矿产资源深源电磁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中国西北特殊景观区深部资源探测”等创新团队,先后入选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为深部找矿提供了“硬核”支撑。

地空瞬变电磁探测观测系统

在丹凤-商南地区,一场现代化的“找矿会战”正悄然进行:高空,高光谱遥感宏观圈定蚀变带;低空,无人机航磁扫描精准定位异常区;地面,广域电磁法精细解析地下结构;井下,综合物探为钻探精准制导。

“这套‘天-空-地-井’三维立体勘查体系,让我们在凤县铅硐山-东塘子铅锌矿床深部与外围找矿预测研究及验证项目中实现了重大找矿突破,钻孔在预定位置见到了厚大的铅锌矿体,为深部第二空间找矿树立了典范。”王瑞廷介绍。此外,秦岭地区金属矿产勘查与资源综合利用团队创新提出的伟晶岩型高纯石英矿快速找矿评价法,一举圈定多条优质矿体,引起《陕西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等中省媒体广泛关注。

西北资源铅硐山矿业公司选矿车间

研用贯通:平台聚势赋能,成果落地生

科技的价值,最终要在应用中彰显。陕西卫视《美丽陕西》栏目的镜头里,地矿集团权属西北资源凤县分公司的梁家沟选矿厂绿意盎然,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选矿厂的刻板印象。

在这里,“电位调控浮选法”的精准应用,实现了方铅矿与闪锌矿、黄铁矿的高效分离,铅、锌回收率均提升2%;在二里河铅锌矿,全尾砂胶结充填系统不仅将采矿回采率提高了5.2%,更让尾矿“变废为宝”。凭借系列绿色成果,两集团典型经验入选“2024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荣膺新华网“2024绿色影响力企业品牌”称号,绿色发展路径获广泛认可。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两集团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长安大学等在科技研发、平台共建、人才共育领域协同发力,搭建起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新能源矿产与资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等科创企业11家,授权专利、制定行业标准数量稳步增长,并将“生态优先”融入资源勘查开发全流程,通过工艺革新与技术优化,实现资源增储上产与生态保护的同频共振。

创新工作室热烈探讨技术难题

新征程上,向深向绿的脚步永不停歇。地矿集团、黄金集团将继续以山川为卷、科技为笔,勇闯科技创新“深水区”,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资源勘探开发核心竞争力,为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