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智博,榆林新材料集团阳极分公司焙烧车间工艺技术员,2024年荣获榆林新材料集团“标兵”称号。“生产稳定是车间发展的命脉,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姚智博扎根阳极分公司焙烧车间13年来始终坚守的信条。作为“四支队伍”建设的骨干,他常以“三个一”自勉:“遇到难题第一个上,技术创新第一个试,团队攻坚最后一个走”。正是这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他带领团队啃下硬骨头,用青春热血浇筑车间的“创新指数”与“效能指数”。
从生涩的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工艺核心,姚智博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他像一名“工艺医生”,每日穿梭于炉室之间,打着手电检查每一道砖缝的密封,俯身倾听设备的细微异响。员工们笑称:“姚工一来,连墙缝都‘瑟瑟发抖’。”而他却说:“细节是质量的筋骨,筋骨强了,生产才能稳如磐石。”
创新突破 锻造技术之刃
从技术图纸到检修现场,姚智博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工匠精神,是脚踩泥土的深耕,更是仰望星空的创新。”
面对焙烧工艺滞后性强、质量追溯难的痛点,他于2015年首创“炭块身份证”追溯体系,为每块炭块赋予唯一编号,质量问题溯源效率提升,倒逼全员责任意识觉醒。近年来,他荣获2024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奖项二等奖、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优秀(二级)质量管理小组、2023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项目优秀奖、2023年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劳动竞赛“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其中,“预焙阳极炭块自动清理装置”的研发,将人工效率提升3倍;而“天车地槽智能驾驶系统”的投用,更实现“人机分离零风险”,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姚智博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先进工作者、标兵。同事评价他:“姚工是‘行走的技术库’,图纸上的理论,到他手里总能变成车间里的真章。”
节能降耗 书写绿色答卷
“系统密封如人盖被,漏一丝风,便是浪费一斗金。”为降低天然气单耗,姚智博化身“节能先锋”,白天蹲守炉顶,记录每一处漏风点;深夜伏案建模,优化配气参数。他主导的密封升级改造项目,使天然气单耗下降至56标准立方米每吨(Nm³/t)。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将“绿色基因”注入团队文化。通过“塞墙缝”行动、避峰填谷用电等举措,员工们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创新”,焙烧车间节能意识蔚然成风。正如他所言:“降耗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觉醒。”
无论是外出考察学习新技术,还是参与焙烧系统的升级改造,姚智博都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与外来专家深入探讨工艺控制措施,足迹遍布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精心组织和专业指导下,车间通过系统性地完善基础密封工作,全面实施燃控系统硬件设施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使焙烧车间天然气单耗指标实现持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榆林新材料集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匠心传承 点亮希望之光
从生产一线到志愿服务,姚智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的担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唯有托举集体方能成就伟力。”姚智博用13年光阴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他像一颗螺丝钉,牢牢铆在焙烧生产线上,又如一盏明灯,照亮团队前行的方向。
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奋进“质效量”倍增的新征程中,姚智博正以奋斗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荣光篇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匠心,是平凡中的坚守;担当,是岁月里的回响;而劳模精神,永远是照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那束光!
从生涩的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工艺核心,姚智博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他像一名“工艺医生”,每日穿梭于炉室之间,打着手电检查每一道砖缝的密封,俯身倾听设备的细微异响。员工们笑称:“姚工一来,连墙缝都‘瑟瑟发抖’。”而他却说:“细节是质量的筋骨,筋骨强了,生产才能稳如磐石。”
创新突破 锻造技术之刃
从技术图纸到检修现场,姚智博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工匠精神,是脚踩泥土的深耕,更是仰望星空的创新。”
面对焙烧工艺滞后性强、质量追溯难的痛点,他于2015年首创“炭块身份证”追溯体系,为每块炭块赋予唯一编号,质量问题溯源效率提升,倒逼全员责任意识觉醒。近年来,他荣获2024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奖项二等奖、2024年有色金属行业优秀(二级)质量管理小组、2023年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项目优秀奖、2023年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劳动竞赛“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其中,“预焙阳极炭块自动清理装置”的研发,将人工效率提升3倍;而“天车地槽智能驾驶系统”的投用,更实现“人机分离零风险”,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
姚智博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连续多年被评为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先进工作者、标兵。同事评价他:“姚工是‘行走的技术库’,图纸上的理论,到他手里总能变成车间里的真章。”
节能降耗 书写绿色答卷
“系统密封如人盖被,漏一丝风,便是浪费一斗金。”为降低天然气单耗,姚智博化身“节能先锋”,白天蹲守炉顶,记录每一处漏风点;深夜伏案建模,优化配气参数。他主导的密封升级改造项目,使天然气单耗下降至56标准立方米每吨(Nm³/t)。
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将“绿色基因”注入团队文化。通过“塞墙缝”行动、避峰填谷用电等举措,员工们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创新”,焙烧车间节能意识蔚然成风。正如他所言:“降耗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觉醒。”
无论是外出考察学习新技术,还是参与焙烧系统的升级改造,姚智博都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与外来专家深入探讨工艺控制措施,足迹遍布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在他的精心组织和专业指导下,车间通过系统性地完善基础密封工作,全面实施燃控系统硬件设施升级等一系列举措,使焙烧车间天然气单耗指标实现持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榆林新材料集团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匠心传承 点亮希望之光
从生产一线到志愿服务,姚智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劳模的担当。“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唯有托举集体方能成就伟力。”姚智博用13年光阴诠释了这句话的真谛。他像一颗螺丝钉,牢牢铆在焙烧生产线上,又如一盏明灯,照亮团队前行的方向。
在榆林新材料集团奋进“质效量”倍增的新征程中,姚智博正以奋斗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荣光篇章。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匠心,是平凡中的坚守;担当,是岁月里的回响;而劳模精神,永远是照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那束光!